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成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极又称接地体,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机房中设备直流地线以串联的方式接在直流地的铜皮上,此种接法虽然个别处电位有差异,但由于电阻非常小,所以在简单的接地系统中应用较多。
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套用 2-751 均压环敷设子目(但均压环敷设子目内并没有圆钢等主材,只考虑了钢筋与钢筋之间的搭接焊,所以个人认为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网除了按均压环算,还应该计算基础钢筋的跨接数量)。与大地直接接触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物体为接地极。首先埋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设其他支架。
深埋还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电阻系数的影响。如土壤导电性不能满意运用请求,个别可加深埋设深度。沟槽开挖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 防止土方倒塌。
按接地的目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公司长期备有大尺度铜包钢材料,铜包钢电解离子接地极可以根据客户所需随即裁剪制作。在设计上力求简单、经济和实效接地如能和屏蔽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能更好地解决干扰,抑制噪音。原因是系统的供电是强电供电(380、220或110V),通常情况下机壳等是不带电的,当故障发生(如主机电源故障或其它故障)造成电源的供电火线与外壳等导电金属部件短路时,这些金属部件或外壳就形成了带电体,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那么这带电体和地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如果人不小心触到这些带电体,就会通过人身形成通路,产生危险。
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线PE是否与工作零线N分开又划分为TN-C、TN-S、TN-C-S系统。直流地接大地方式克服了直流地悬空所带来的问题,笔者建议在计算机局域网机房系统中采用直流地接大地的做法。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仪控接地:发电厂的热力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晶体管或微机型继电保护系统和远动通信系统等,为了稳定电位、防止干扰而设置的接地。
接地极图
为了使直流网状地和大地绝缘,在铜带下面应垫2~3mm厚的绝缘胶皮或聚氯乙烯板等绝缘材料,要求对地电阻在10MΩ以上。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
接地极图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极)。如达不到要求,则应加接地极,条件不好的,应加电解物及(或)更换土壤。通常接地体长度选取2.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