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地极阳极附近发生析氧反应,附近的土壤存在着大量氧气,且不断有补充和增加,直至到含氧量饱和析出。随着接地技术的发展,有多个趋势:其一是从过去的只注重追求电解离子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效果,转向更重视与人身安全相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其二是接地系统的设计从过去的基于均匀土壤模型等等。公司长期备有大尺度铜包钢材料,铜包钢电解离子接地极可以根据客户所需随即裁剪制作。
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 48m平米; 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 8mm。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避雷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 10 倍。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电网应采用保护接零的措施。
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Q。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接地线是很多防雷接地施工的建筑或设备接地时使用的材料之一,通过连接设备或建筑至地下,起到导流的作用。每根管子上至少应钻10个直径大于5毫米的通孔。
接地极散流(馈电)材料的作用:将电流导人大地; 活性填充材料的主要作用: 是保护馈电材料,提高接地极的使用寿命,改善接地极发热特性,一般只用于陆地接地极和海岸接地极。所谓总等电位连接是将电气装置的PE线或PEN线与附近的所有金属管道构件(例如接地干线、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如果可能也包括建筑物的钢筋及金属构件)在进入建筑物处和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即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母线不一定是垂直的。人工接地装置的布置应使接地装置附近的电位分布尽量均匀,以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保证人身安全。
因为一般在地表下0,15~0,5m处是处于土壤干湿交替的区域,接地导体易受腐蚀,所以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不小于0,6m。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按地体最高点约 100mm。在防雷接地描述中: 电气设备的某部分用金属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两管之间相距 5m 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 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 6:1。它的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至少由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在电气加以隔离;接地装置是由埋入土中的接地体(圆钢、角钢、扁钢、钢管等)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
人工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作成圆弧形。当多根接地体相互靠近时,入地电流的流散相互排挤,这种影响称为屏蔽效应。线根接地角钢焊接连通,就组成了一组接地极组(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可以选择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接地材料,接地网的大小也因施工项目决定)。两管之间相距 5m 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 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