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也应采取等电位连接的方法。(五)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加设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 本身弯成弧状代替。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其溶解速度与析出量有关,即与散出电流有关。
保护接地只是在设备绝缘损坏的情况下才会有电流流过,其值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机房内诸设备的交流地、直流地和安全地共用同一地桩。但是网状地系统比较庞大,施工复杂,且费用较高,因而只适用在大型计算机机房中应用。防雷接地是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如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的接地。
接地母线也称层接地端子,从其名字也可以看出,它是一条专门用于楼层内的公用接地端子。它的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至少由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在电气加以隔离;接地装置是由埋入土中的接地体(圆钢、角钢、扁钢、钢管等)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零地不能再合为一。它属于一个中间层次,比上面介绍的接地线高一个层次,而比下面介绍的接地干线又要低一个层次。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携带式及移动式电器具等的金属外壳、底座及与其相连的传动装置。水平接地极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垂直接地极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
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接地电阻要定期测定(每季度一次) ,对阻值超标的要查明原因并立即整改,做好记录 备查;凡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交接班时必须由值班人员和专职 司机对保护接地进行一次表面检查, 其它设备的保护接地,则由维护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 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