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地、避雷接地各自接地,安全接地和交流接地共用一个地桩。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的接地装置,装机容量在200MW以上的火电厂和水电厂的接地装置,或者等效平面面积在5000m2以上的接地装置。此种接法看来似乎各地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且单个地桩的造价便宜,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复杂、造价昂贵,而且诸地之间难以达到相对隔离的要求,因此易对直流系统产生冲击,影响设备的可靠性。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当某—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的多,所以这种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常用的垂直接地体为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或L50×5的角钢,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流散电阻的影响,埋入地下的垂直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应小于0,7m。
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与构架接触良好的设备,如套管等(爆炸危险场所除外)。热镀锌扁钢外覆纳米碳,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基本可以做到终生免维护。3、各种高层建筑及高大构筑物、名胜古建筑 、高大纪念塔等防雷接地。
接地极图
在直流地接大地系统中,由于各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不同,因此其直流地与其他诸地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了使用直流电器设备外,还大量配备和使用交流电器设备。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
为了降低接地电阻,构成接地网的电极通常成组使用。当接地极址范围较小时,接地极的设计往往难以达到设计指标的要求,而均流系统在理论上是一种能够提高接地极性能的新技术,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对极址利用的充分性,在该算例中结合均流系统后的接地极跨步电压减小了21%,对于一个未接地供电的系统,则设备接地导体要在该工作设备接线点连接到接地极导体上。接地端子的作用:接地端子主要是供接地线使用,使用接地端子可以使接地线有良好地接地条件。
接地极图
接地体是广泛的,分为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接地极有离子接地极,紫铜离子接地极,铜包钢离子接地极。直流接地、避雷接地各自接地,安全接地和交流接地共用一个地桩。人工接地体的顶端应埋入地表面下0,5~1,5米处。因此建筑物避雷设施必须严格遵循防雷设施的规定,按标准进行施工,每年至少要检测一次避雷接地桩的良好程度。
联合接地有以下一些特点:(1)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对于直击雷,楼内同一层各点位比较均匀;对于感应雷,笼式均压体和大楼的框架式结构对外来电磁场干扰也可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2)一般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非常小,不存在各种接地体之间的耦合影响,有利于减少干扰。在早期直流输电工程的海岸和海水接地极中广泛应用。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防雷主要是用避雷器(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消雷装置等)的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相接,另一端连接地装置,当发生直击雷时,避雷器将雷电引向自身,雷电流经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入大地。新西兰岸边接地极在运行9年后,用高硅铸铁更换了已损坏的石墨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