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中心的接地应尽量减少噪音引起的电位变动,同时应注意信号电路与电源电路、高电平电路与低电平电路不能使用同一共地回路。影响接地线地桩要打几米的因素有设施地表高度,土壤环境,地下施工空间等等决定的。
接地极分类:1)陆地电极 2)海洋电极,其中陆地电极敷设方式有水平型和垂直型,浅埋型电极埋设深度一般为数米,充分利用表层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有利条件。支架稳后应保护好,防止土建外墙装修或内墙喷浆时污染支架。但是,可燃液体或气体、供暖系统等管道禁止作接地体。
这种结合可以是两个物体导电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加装在两个物体之间牢固的电气连接。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
自然接地体有:①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及其他金属管道(液体燃料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管道除外);②金属井管;③建筑物和构筑物与大地接触的或水下的金属结构;④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当接地电流为定值时,接地电阻愈小,则电位Um愈低,反之则愈高。
在水电站及变电站里由专门的地下接地体和房屋中钢筋相焊成一个接地网,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变电器中性点接在这个网上,接地电阻大小要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有110千伏电压级的水电站接地的电阻值为0,5欧姆,有35千伏电压级的水电站接地电阻值为4欧姆。接地装置是指埋设在地下的接地电极与由该接地电极到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的总称。
作零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关系,如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TN-C,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如TN-S。保护线PE和工作零线N合为一根PEN线,所有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N线相连的一种形式(只使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IT系统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人工接地装置的布置应使接地装置附近的电位分布尽量均匀,以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保证人身安全。正常条件下安全电压值为50V,在潮湿环境中为25V。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成为自然接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