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阻系数较高的土壤(如岩石、砂质及长期冰冻的土壤)中,要满足规定的接地电阻是有困难的,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用电阻系数较低的黏土、黑土及砂质土代替原有电阻系数较高的土壤,一般换掉接地体上部1/3长度,周围0,5米以内的土壤;对含砂土壤可增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深埋还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电阻系数的影响。铜材质有较强的抗腐蚀性,镀铜后会增加接地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锌包钢接地极既具有钢的高强度、较高的热稳定性,又具有阴极保护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接地及阴极保护共同存在的场合,作为牺牲阳极体,保护地网、地下金属构筑物和相关钢铁设备等,也可分别作为接地产品和阴极保护产品。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与构架接触良好的设备,如套管等(爆炸危险场所除外)。影响电极温升的主要土壤参数有土壤电阻率、热导率、热容率和湿度等,因此,对于陆地(含海岸)电极,希望极址土壤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有较大的热容系数和足够的湿度,这样才能保证接地极在运行中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4~5的系统则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接地螺栓应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或进行热镀锌等防锈处理,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母线应用线爪连接,接点处应防腐处理,不应锈蚀接地电阻要定期测定(每季度一次),对阻值超标的要查明原因并立即整改,做好记录备查。
如果用2根及2根以上的接地极时,各极之间的距离大于5m,以减少大地的流散电阻。有时为了安全保护的需要,把不属于电气装置的导体,如水管风管输油管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接地极相连,称为接地;玻璃幕墙的金属立柱等和接地极相连,也称为接地极。接地母线通常与楼层内水平布线系统并排安装,用于整个楼层布线系统的公用接地。
接地极图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及时将引下线的下 端与接地体焊接,或与断接卡子连接,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 筑物内至屋顶并出屋面一定长度,以备与避雷网连接。防雷接地是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如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的接地。如果接地体间距太小,在多根接地体相互邻近情况下,接地电流的同向散流将相互排斥,使接地体的散流通道变得狭小,致使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不高,这种现象也称作屏蔽作用。
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接地极布置施工时,可采用50毫米及以上的小型人工螺旋钻或钻机打孔,在打出的孔穴中埋设20~75毫米圆钢接地体,再灌入碳粉浆(用碳纤维拌水浆)或泥浆,最后将同样处理的数个接地体并联,就成了完整的接地体。
TN系统时指电源系统有一点(建筑行业中通常是指建筑物供电的变压器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连接到此点的低压配电系统,称为另保护系统。与大地紧密接触并形成电气接触的一个或一组导电体称为接地极,通常采用圆钢或角钢,也可采用铜棒或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