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接地技术的发展,有多个趋势:其一是从过去的只注重追求电解离子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效果,转向更重视与人身安全相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其二是接地系统的设计从过去的基于均匀土壤模型等等。
接地极制作安装:定额套用 2-688~2-695,可分为钢管接地极、角钢接地极、圆钢接地 极和接地极板(块),接地极即接地体,是埋在于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做散流用的金属导体。接地极的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 2.5 米计算,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另按加工件计算。
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极,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极、接地模块、“高导模块”。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极。具体参考接地规范,防雷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等需区分开。水平接地极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垂直接地极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接地引下线毫米;接地极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扁钢不小于48×4毫米。
接地极图
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应距建筑物表面 100mm;接地干线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 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 2m);垂直间距不大于 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 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 250mm。
接地极图
埋入大地以便与大地连接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称为接地极。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
接地干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 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应作出标 志。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接地极图
避雷网卡固时应加镀锌弹垫、平垫。 避雷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 10 倍。 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 48m平米; 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 8mm。 遇有变形缝处应做煨弯补偿。
接地网的布置,应尽量使地面的电位分布均匀,以减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人工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作成圆弧形。35~110kV/6~10kV变电所的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为了减小建筑物的接触电压,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基础间应保持不小于1.5m的水平距离,一般取2~3m。
接地装置是由埋入土中的接地体(圆钢、角钢、扁钢、钢管等)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按接地的目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
一般情况下,当能确保接地的连续可靠前提下,且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 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除了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人工接地体。 在利用自然接地体时,应注意接地体的可靠性,并注意某些自然接地体的变化(如自来水系统)使接地体可靠性受到影响。但是,可燃液体或气体、供暖系统等管道禁止作接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