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主接地极采用耐腐蚀钢板制作,面积大于0,75平米,厚度大于5mm;本地接地杆采用两根镀锌铁管,长度大于1米,直径大于22毫米。两根管子之间的距离大于5m,垂直埋深大于0,75m;接地电极周围比较干燥,充满沙子,木炭和盐混合物或长效减阻剂;根据体积比1,砂与盐的比例约为60×177磅。
接地极规格有很多,以适用不同的接地极应用环境,常见的接地极材质有铜包钢接地极,锌包钢接地极,不锈钢接地极,纯铜接地极,电解离子接地极,接地极规格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特殊一点的非常规接地极需要接地极厂家定制生产。接地母线计算工程量时应按图纸设计的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只和*1,039,计算主材费时应按市场价格*相应损耗率。
当强大直流电流经接地极注入大地时,在极址土壤中形成一个恒定直流电磁场并伴随出现大地电位升高、地面跨步电压、接触电势等。影响电极温升的主要土壤参数有土壤电阻率、热导率、热容率和湿度等,因此,对于陆地(含海岸)电极,希望极址土壤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有较大的热容系数和足够的湿度,这样才能保证接地极在运行中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水平浅埋型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金属电极埋设在焦炭中而不与土壤接触,即在离地面某一深度(一般为1,5m左右)处开挖一截面为b×b(b一般取0,3~0,6m)的正方形沟道,然后在沟道中填入焦炭层并夯实。为防止接地系统的相互干扰,确保对建筑物的绝缘,接地母线应使用带有绝缘外皮的屏蔽线,屏蔽套的一端应进行接地。
埋进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兼作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而为了接地埋进地中的圆钢、角钢等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作成圆弧形。因电阻与电流通道的截面积成反比,故同半球形面积对应的土壤电阻随着远离接地体而迅速减小。因此,无论任何情况,都应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设计或规程中规定的接地电阻值。
因此浅埋型电极具有施工运行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极址表层土壤电阻率低,场地宽阔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单台容量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00单台容量不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VA的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120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f~·m的地区,当达到上述接地电阻值有困难时,工作接地电阻值可提高到3Ⅸ2。
接地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