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又称接地体,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因为一般在地表下0,15~0,5m处是处于土壤干湿交替的区域,接地导体易受腐蚀,所以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不小于0,6m。4~5的系统则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
防雷接地作为防雷措施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铜铜分为红铜、黄铜和青铜。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壁时 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联合接地方式也称单点接地方式,即所有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共同的“地”。
≤4~5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X0/X1。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极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降低接点的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
土壤中活性离子的含量是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之一,许多土壤中含有活性电解离子的化合物较为稀少,单纯的接地体不会达到接地要求,经过实验比较,在土壤中加入可逆性缓释填充剂,这种填充剂具有吸水、放水、可逆的特点,这种可逆的反应,有效的保证了壳层内环境的有效温度,保证了接地电阻的稳定,该填充剂无毒副作用,在与金属电极长期配合作用中,在离子生成及对铜合金防止腐蚀两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离子吸收大地水分后,可以通过潮解作用,将活性电解离子有效释放到周围的土壤中,成为一个离子发生装置,从而改善周边土质使之达到接地要求。接地电阻测试须形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