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线PE是否与工作零线N分开又划分为TN-C、TN-S、TN-C-S系统。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在1N系统中,严禁将单独敷设的工作零线)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接。对于各类常用的接地装置,其允许接地电阻值分别为:(1)电源容量100kVA以上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R=4;(2)电源容量小于等于100kV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R=10;(3)100kVA以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零线重复接地,R=10;当重复接地有3处以上 时,R=30;(4)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部分的保护接地,R=4;引入线A以下熔断器的设备保护接地,R=10;(5)低压线路杆塔的接地或低压进户线绝缘子脚的接地,R=30;(6)变配电所母线上FZ型阀型避雷器的接地,R=4;(7)线路出线端FS型阀型避雷器的接地;管型避雷器的接地;独立避雷针接地(个别可取R=30),工业电子设备(包括X光机)的保护接地,均为R=10;(8)烟囱的防雷保护接地,R=30 (包括水塔或料仓的防雷接地均同此项要求)。
因为一般在地表下0,15~0,5m处是处于土壤干湿交替的区域,接地导体易受腐蚀,所以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不小于0,6m。接地体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地体,接地极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性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大地相连。接地规程中规定,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公式的要求:R=2000/Id (当Id4000A时,取R=0,5),公式式中,R指考虑季节影响的最大(工频)接地电阻;Id为流经接地装置的最大单相稳态短路电流(A),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述要求:(1)高压与低压电力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R=120/Ijd,(2)只用于高压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R=250/Ijd,公式中,R指考虑季节影响的最大(工频)接地电阻;Id为单相接地时的故障(电容)电流(A);2,各类常用接地电阻的允许值为确保接地装置在运行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接地电阻均应符合规程要求。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如在避雷针附近装设的垂直接地体。保护接零是借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时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其次是,保护接零系统中的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接地极图
接地干线应设有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 250mm。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但现在出现了很多的钢筋连接方法, 一般已经不再使用绑扎和搭接焊了,不部分采用闪光对焊和锥螺纹接头连接, 这些施工都是由钢筋工来完成的, 闪光对焊可以说不需要电工再进行焊接了,锥螺纹接头一般来说也可以完成电气通路,但为了安全起见,这样的连接方式还 需要进行跨接。
接地螺栓应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或进行热镀锌等防锈处理。有时为了安全保护的需要,把不属于电气装置的导体,如水管风管输油管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接地极相连,称为接地;玻璃幕墙的金属立柱等和接地极相连,也称为接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