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接地环境,土壤的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是不同的,所以选择的接地极材质、尺寸、安装方式等也是略有差异的,才能选择适合的接地极材料和其他辅助防雷接地材料。
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要求为扁钢宽度的2倍,并由三个邻边施焊;圆钢直径的6倍,并由两面施焊;接地体与接地干线的连接,为了测试电阻方便,应采用可拆卸的螺杆联接点。
总等电位连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缩短保护电器的动作时间,而是使人所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外部导电部分之间的电位近似相等,即将接触电压降到安全值以下。正常条件下安全电压值为50V,在潮湿环境中为25V。当采用自动切断电源作为防止间接电击的措施时,总等电位连接是不可缺少的。
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兔踩坏屋面瓦。 不得损坏外檐装修。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 避雷网敷设完毕后,应注意保护,防止外墙装修污染避雷线。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人口等的距离应大于 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暖石或沥青地面。
土壤应有足够的水分,即使在大电流长时问运行的情况下,土壤也应保持潮湿。表层(靠近电极)的土壤应有较好的热特性(热导率和热容率高)。接地极尺寸大小住往受到发热控制,所以土壤具有好的热特性,这对于减少接地电极的尺寸是很有意义的。
作零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关系,如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TN-C,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如TN-S。TT方式是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关系到保护接地(零)的有效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接地装置投入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测量接地电阻的实际值,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目前,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主要有电流——电压表法和接地电阻测量仪法两种。
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 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不宜小于 5 米。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 1.5m。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 孔,穿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辅助等电位连接又叫局部等电位连接,是在一个局部范围内将PE线或PEN线与附近所有能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外部导电部分相互连接,使其在局部范围内处于同一电位,作为总等电位连接的补充。局部等电位连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接触电压降低至安全电压以下。
接地极装置自动调节功能强,不断向电棒周围土壤补充导电离子,改善周围土壤电阻率。 电棒单元采用耐腐蚀的合金材料,高能回填料采用具防腐性能和耐高压冲击的化学材料为辅助导电作用。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接地体内部加入可逆性缓释填充剂,这种填充剂具有吸水、放水可逆的特点。
每一个接地装置都需要最低两根及以上的接地极连接,并且在不同的接地点都铺设接地装置。下面一根水平线肯定存在,材料是“规格不小于—40X4的镀锌扁钢”,上面一条水平线大都存在,少数小的接地系统可能没做成环形,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