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结合可以是两个物体导电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加装在两个物体之间牢固的电气连接。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暖石或沥青地面。引发剂与增效电解离子填充剂的工作原理 通过引发剂与增效电解离子填充剂的相互作用产生针对壳层土壤的化学处理,降低壳层土壤的电阻率,同时在缓释与大地土壤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带,其化学物质的选择及化学成分的组成标准为: (1) 作为连接接地电极与大地之间的载体,具备膨胀性好,亲和力强的特点,增大了与土壤之间接触电阻,改善了地中的电场分布; (2) 良好的渗透性能,深入到泥土及岩缝中,形成树根网状,增大了地中的泄流面积; (3) 吸收水分,保持壳中水分内平衡,不流失; (4) 通过脉冲电流后,不发生电离; (5) 保护免遭土壤中的各种腐蚀与侵害,对电极有防腐作用; (6) 独特的负阻特性,降低了接地体在瞬间泄流时,地表面装置之间的电位分布梯度,提高了对人身、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保护性和可靠性; (7) 无毒、副作用, 通过缓释与增效电解离子填充剂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壳层内环境,这一内环境内外融合渐向四周扩散,共同完成了壳层土壤化学处理作用,从而有效解决了接地技术中的诸多难题,成为一种良好的技术替代方案。
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网络布线,应采用隔离式屏蔽接地,以防止静电感应产生干扰。避雷的制作不包括底座的加工, 也未包括其本身的主材价格, 计算主材费时要根据时常 价格*损耗率。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安装以套为计量单位,按设计安装高度分别执行相应定额,装置本身由设备制造厂成套供应。
对于各类常用的接地装置,其允许接地电阻值分别为:(1)电源容量100kVA以上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R=4;(2)电源容量小于等于100kV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R=10;(3)100kVA以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的零线重复接地,R=10;当重复接地有3处以上 时,R=30;(4)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部分的保护接地,R=4;引入线A以下熔断器的设备保护接地,R=10;(5)低压线路杆塔的接地或低压进户线绝缘子脚的接地,R=30;(6)变配电所母线上FZ型阀型避雷器的接地,R=4;(7)线路出线端FS型阀型避雷器的接地;管型避雷器的接地;独立避雷针接地(个别可取R=30),工业电子设备(包括X光机)的保护接地,均为R=10;(8)烟囱的防雷保护接地,R=30 (包括水塔或料仓的防雷接地均同此项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关系到保护接地(零)的有效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接地装置投入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测量接地电阻的实际值,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目前,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主要有电流——电压表法和接地电阻测量仪法两种。但土壤经人工处理后,会降低接地体的热稳定性,加速接地体的腐蚀,减少接地体使用年限。在不便做基础接地的时候,采用人工接地,或者基础接地不能满足接地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 一、接地体的埋设: 1)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米; 2)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不应小于2,5米; 3)垂直接地体的距离一般小于5米; 4)埋入后的接地体周围要用新土夯实; 二、接地体的连接: 1)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要求为 扁钢宽度的2倍,并由三个邻边施焊; 圆钢直径的6倍,并由两面施焊; 2)接地体与接地干线的连接,为了测试电阻方便,应采用可拆卸的螺杆联接点。
安装铜包钢接地棒时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分别为放热焊接和物理连接,物理连接就常用到接地紧固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铜包钢接地棒卡子。供检漏保护装置作检验用的辅助接地线 平方毫米的橡套电缆,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应单独设置,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与局部接地极的直线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的网连接。通过足够的阻抗接地,把电流限制在人身安全的电平(通常为5mA)之下。
接地极布置施工时,可采用50毫米及以上的小型人工螺旋钻或钻机打孔,在打出的孔穴中埋设20~75毫米圆钢接地体,再灌入碳粉浆(用碳纤维拌水浆)或泥浆,最后将同样处理的数个接地体并联,就成了完整的接地体。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接地螺栓应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或进行热镀锌等防锈处理。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食盐、煤渣、炭末、炉灰、焦灰等,以提高土壤的导电率,其中最常用的是食盐,因食盐对于改善土壤电阻系数的效果较好,受季节性变动较小,且价格低廉,处理方法是,在每根接地体的周围挖直径为0,5~1,0米左右的坑,将食盐和土壤一层隔一层地依次填入坑内,通常食盐层的厚度为约1厘米,土壤的厚度大约为10厘米,每层盐都要用水湿润,一根管形接地体的耗盐量约为30~40千克;这种方法对于砂质土壤可把接地电阻降为原来的(1/6~1/8)左右,而砂质粘土中则可降为原来的(2/5~1/3)左右,如果再加入10千克左右的木炭,效果会更好,因木炭是固体导电体,不会被溶解、渗透和腐蚀,故其有效时间较长。常见的接地极有两种材质:铜包钢接地极和锌包钢接地极。
接地极图
接地千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应为 250~300mm, 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应为 10~15mm。通过足够的阻抗接地,把电流限制在人身安全的电平(通常为5mA)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