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一端要直接与后面将要介绍的接地干线连接,另一端当然是与本楼层配线架、配线柜、钢管或金属线槽等设施所连接的接地线连接。所以,铜不宜作接地阳极使用。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引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总等电位连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缩短保护电器的动作时间,而是使人所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外部导电部分之间的电位近似相等,即将接触电压降到安全值以下。
为了减小屏蔽作用对散流的影响,垂直接地体的间距应不小于其长度的2倍。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称为接地。因为一般在地表下0,15~0,5m处是处于土壤干湿交替的区域,接地导体易受腐蚀,所以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不小于0,6m。
在海岸和海水环境中,石墨电极的寿命取决于浸渍剂保护作用时间的长短,因而限制了这种材料的使用。这是因为在飞溅区更易获得。此外,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碳钢的电解速率也明显增大。
直流地悬浮就是直流地不接大地,与地严格绝缘,要求对地电阻的大小一般在1MΩ以上。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接地极可也是单根导体,也可以是很多个导电体连接的组合,其主要是为雷电流提供那么一个点与大地之间有一个较低的电阻通路,便于雷电流散进大地泄放,但是所埋进的单根导电体或者是多个导电体的组合必须要有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连续通过雷电流的能力。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按规范接地极和接地体统称为接地装置,但人们喜欢把人工接地装置(与现有的建筑物无关,需另外增设的,如打角钢桩)称为人工接地极,把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称为基础接地体, 由此可见,极是较小的点,用于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是较大的面,用于自然接地装置, 但较小的点,不是打桩,而用模块,又称为接地模块了。接地电阻测量时要注意的是:布置辅助地极要注意地势差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辅助地极下面是否有其他金属或者辅助地极离开地网,如无法布置辅助地极,则采用无辅助地极方法。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极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降低接点的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