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 10 倍。避雷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 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 拉直。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平方时,应与接地螺栓直径相同;2、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平方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线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3、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大于10KW设备,不小于12mm;(2)功率为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10mm;(3)功率为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8mm;(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6mm;(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人工接地装置的布置应使接地装置附近的电位分布尽量均匀,以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保证人身安全。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极图
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 250mm。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 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及银粉,最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 检验收,做好记录。用碳粉和生石灰等作为原料的阻降剂法在国外早有报道,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也已经开始采用这种降阻的新方法,此法所采用的垂直接地体长度,视地质条件一般为5~10米,再长时则效果不明显且给施工也带来困难,接地体通常采用20~75毫米的圆钢,不同直径的圆钢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很小。
了解更多人工接地极的做法图解和获取报价可以在线咨询佰利嘉客服。自然接地体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成为自然接地体。接地极的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 2,5 米计算,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另按加工件计算。
接地极图
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设备因绝缘损坏带电而危及人身安全所设的接地,如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当使用两个或多个接地极时,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 m,这会降低接地的流动阻力。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m,转弯部分应为 0,3~0,5m。如果用2根及2根以上的接地极时,各极之间的距离大于5m,以减少大地的流散电阻。
因此,凡可以用自然方法达到接地电阻时,一般不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个局部接地极;照明综保和煤电钻综保必须同时装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5m;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必须按要求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车站设强电接地引出线、弱电接地引出线及非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引出线,每组引出线的距离应满足沿接地导体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每组接地引出线为三根,其中一根为备用,接地引出线应妥善保护,不得丢失、断裂,综合接地系统的施工应充分考虑接地引出线穿越地下车站结构底板时的防水问题,降阻剂应采用物理降阻剂,禁止采用化学降阻剂,降阻剂供货商应具备地铁工程的良好供货业绩。
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平米、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因此浅埋型电极具有施工运行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极址表层土壤电阻率低,场地宽阔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将金属导体(通过接地极)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的电位接近大地电位的措施。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如何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分析静电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找出静电产生的根源,减少以致消除静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接地规程中规定,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公式的要求:R=2000/Id (当Id4000A时,取R=0,5),公式式中,R指考虑季节影响的最大(工频)接地电阻;Id为流经接地装置的最大单相稳态短路电流(A),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述要求:(1)高压与低压电力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R=120/Ijd,(2)只用于高压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R=250/Ijd,公式中,R指考虑季节影响的最大(工频)接地电阻;Id为单相接地时的故障(电容)电流(A);2,各类常用接地电阻的允许值为确保接地装置在运行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接地电阻均应符合规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