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中掺入碳质纤维来作为接地极使用,如在1立方米水泥中掺入约100千克的碳质纤维,制成半球状(直径为1米)的接地极,经测定,其工频接地电阻(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通常可降低30%左右,此法常用于防雷接地装置,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值,还可以同时在导电性混凝土中埋入针状接地极,使放电电晕能够从针尖连续地波及碳质纤维,这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值有明显的作用。理想的情况是一个分系统只接在同一个接地点,这种方法可防止结构中流过返回电流。
水平浅埋型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金属电极埋设在焦炭中而不与土壤接触,即在离地面某一深度(一般为1,5m左右)处开挖一截面为b×b(b一般取0,3~0,6m)的正方形沟道,然后在沟道中填入焦炭层并夯实。对于扁钢、圆钢等平行接地体,采用上述方法处理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一般来讲,接地线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2m。
在电阻系数较高的土壤(如岩石、砂质及长期冰冻的土壤)中,要满足规定的接地电阻是有困难的,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用电阻系数较低的黏土、黑土及砂质土代替原有电阻系数较高的土壤,一般换掉接地体上部1/3长度,周围0,5米以内的土壤;对含砂土壤可增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深埋还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电阻系数的影响。室外接地干线敷设预留孔: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 敷设接地干线mm 以上,其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 时,抽动扁钢以便凝固后易于抽出。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与构架接触良好的设备,如套管等(爆炸危险场所除外)。
接地极图
特别是在石山上土壤少的地区,电解液可向石山的纵方向渗透,使原来导电率极差的高山地质结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电解质导电通道。具体的说,直接与土壤接触,用以与大地作为一定流散电阻的电气连接的金属导体或导电组称为接地体,通常由金属管制成。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 3 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 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 1 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常见的接地极有两种材质:铜包钢接地极和锌包钢接地极。
实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极或碰地处20m以外的地方,实际已没有什么电阻存在,该处的电位已趋近于零。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安装断接卡子及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开挖沟槽,然后将扁钢侧放埋入。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 然后将其他支架用砂浆找平找直。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极图
再与主厂房的钢筋或钢构的主体连接。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 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的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 长度,以待使用。
连接完毕后,(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并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接地电阻摇测数值。高导接地极产品利用导电性能及土壤亲和性良好的天然矿物、磷片石墨及电解质材料,经国外最先进技术工艺及专用机械设备高压冷凝制作而成,此产品是活性接地的环保新型复合式专用接地体,其密度、抗腐蚀性、导电性能、抗压强度和超大的表面积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远优于市场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