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接地引下线安装已包括在设备安装定额内了,不应重复计算。石墨高硅铸铁是一种含硅量很高的铁硅合金,作为一种抗腐蚀材料在阴极保护业中作辅助阳极材料而广泛地加以应用。5、用 25mm 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 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将调直的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 接卡子处。它可以是人工接地极,也可以是自然接地极。
防雷是人类抗衡大自然灾害的一种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高楼平地起,越来越多的工厂设施搭建,除了消防抗震,就是防雷了,防雷要铺设接地极(体),关系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于附近的交流系统也有影响,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十分值得研究,通过求解该模型,可找出优化的均流电阻组合方案,使接地极的性能得到优化,为合理设计直流接地极系统,用数值分析法计算了高压直流输电直线型接地极系统各电气性能参数,讨论了不同模型、电流注入方式等对接地系统电气参数的影响。外露的接地线应黑色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端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漆。接地极有平行和垂直的接地极,一段埋在地下的角钢或扁钢。纳米碳加强型接地装置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可用一般金属焊接方式。
接地母排是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参考电位点,通过它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母线应用线爪连接,接点处应防腐处理,不应锈蚀。可以沿外墙敷设也可以利用圈梁钢筋来敷设,外墙敷设的个人认为可以套避雷网子目,利用圈梁钢筋敷设套均压环敷设子目。接地极与接地母排之间的连接线称为接地极引线。
接地是防雷工程的最重要环节,不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如果自然接地极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极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极。用碳粉和生石灰等作为原料的阻降剂法在国外早有报道,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也已经开始采用这种降阻的新方法,此法所采用的垂直接地体长度,视地质条件一般为5~10米,再长时则效果不明显且给施工也带来困难,接地体通常采用20~75毫米的圆钢,不同直径的圆钢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很小。
其结构尺寸不应小于:圆钢直径为10mm;扁钢为25mm×4mm(100mm);角钢为45mm×45mm×4mm;钢管壁厚为3,5mm,直径50mm。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
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备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 0,6 m2,厚度不小于 3mm 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设置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 35mm,长度不小于 1,5m 的钢管制成,管上应 至少钻 20 个直径小于 5mm 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 22mm,长度为 1m 的 2 根 钢管制成,每根管上钻 1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2 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 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 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如果距离太近,则换流站接地网易拾起较多的地电流,影响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腐蚀接地网;如果距离太远,则会增大线路投资和造成换流站中性点电位过高,另外,极址对重要的交流变电站也要有足够的距离,一般应大于10km。此种接法看来似乎各地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且单个地桩的造价便宜,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复杂、造价昂贵,而且诸地之间难以达到相对隔离的要求,因此易对直流系统产生冲击,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接地母线应采用电镀锡以减小接触电阻(不要手工绑接)。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个局部接地极;照明综保和煤电钻综保必须同时装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5m;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必须按要求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TN-S安全可靠,使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TT方式是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