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工作接地的实施可分为计算机系统使用的交流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配套的交流设备两种情况,应各自独立地按电器标准规定接地,以防止因绝缘损坏而发生触电危险。直流网状地是用一定截面积的铜带在活动地板下面交叉排列成600mm×600mm的方格,其交叉点与活动地板支撑点的位置交错排列,脚点处用锡焊焊接或压接在一起。大电流接地系统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划分标准是依据系统的零序电抗X0与正序电抗X1的比值X0/X1。
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备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 0,6 m2,厚度不小于 3mm 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设置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 35mm,长度不小于 1,5m 的钢管制成,管上应 至少钻 20 个直径小于 5mm 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 22mm,长度为 1m 的 2 根 钢管制成,每根管上钻 1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2 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 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 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对接地线(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25 mm2 的铜线)接地母线主接地极的连接要用焊接,无条件时,可用直径不小于 10 毫米镀锌螺栓加防松装置拧 紧连接。过度电阻即设备接地点到地网接地极之间汇流排的电阻测量,采用仪器的交流电阻或直流电阻测量功能进行测量,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此电阻,测量电流需要大于100毫安。
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装置外导电部分也称为外部导电部分,不属于电气装置,一般是水、暖、煤气、空调的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
安全接地是将系统中平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机柜外壳,操作台外壳等)与地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接地体敷设完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行实。
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节约投资,如果实地测量的自然接地体电阻已满足接地电阻值的要求而且又满足热稳定条件时,不必再装设人工接地装置,否则应装设人工接地装置作为补充。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散泄电流时,离单个接地体20米处的电位实际上已接近零电位。电流流经接地电极时都会引起接地电极电位的升高,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力系统接地一般为中性点接地,因此中性点与地间的电位接近于零。总等电位连接靠均衡电位而降低接触电压,并消除从电源线路引入建筑物的危险电压。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起散流作用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极。因为土壤中的电流密度趋向于均匀分布,所以每条电流线都可以认为是从接地极发出并与其表面垂直。而现代的接地和搭接系统,应设计成为低阻抗的,以抑制通信和电子系统的噪声,并对瞬态电压提供保护。土壤应有足够的水分,即使在大电流长时问运行的情况下,土壤也应保持潮湿。